新派讯 一剂古方承载岁月,一抹药香沉淀时光。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晓宝在自己的中医生涯中,不断创新诊疗手段,守正创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至善堂等一系列传统疗法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创新,形成一系列临床实用型疗法。这些疗法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更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王晓宝为外国友人把脉。
生于中医世家
幼年随父习医
“您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尿多症,在中医看来属肾气亏虚、阳虚外寒。调治的办法是温药和补,可以用肉桂、海马、人参、甘草、枸杞子等药材进补。同时,还可以进行食补,比如生姜肉汤,对咳喘等有很好的疗效……”2月26日,王晓宝一边为患者把脉,一边说着诊疗方法。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不仅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注重患者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王晓宝说,在治疗过程中,他会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王晓宝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到目前为止,家族中有四十余人从医。他自幼随父亲王琳学习家传医学,五岁就能背诵汤头歌诀和药性赋,十二岁随父出入药房,小小的身影在药柜间穿梭,逐渐能识别百十味中药,每一种药材的性味归经,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不仅如此,王晓宝还对医学经典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十六岁那年,他开始随父把脉问诊,独立处理部分病证。“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医,主要是受我父亲的影响。”王晓宝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父亲的深深敬仰与感激。在他看来,中医不仅是一种医术,更是一种传承。
王晓宝讲解至善堂经络时辰诊疗法。
不拘泥于古法
广泛吸收各家之长
王晓宝始终高扬“大医精神”,秉承良医情怀,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
王晓宝说,一位病患让他印象深刻。家住滨海区今年83岁的王先生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大面积脑梗死。这种疾病对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王先生的家人找到了他,他迅速为王先生进行了详细问诊。在深入了解病情后,他决定采用至善堂痰瘀同治方这一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案。仅仅5剂药后,王先生的病情便出现了显著好转,基本痊愈。随后,再服7剂,王先生的身体恢复健康。
王晓宝告诉记者,痰瘀同治方是专门针对痰瘀互结证的脑梗死患者设计的。这一古方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更在无数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卓越疗效。它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更能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身体,使其恢复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提及至善堂中医疗法,王晓宝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敬畏。这套历经百余年发展的疗法,涵盖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穴位贴敷、药茶药酒、膏丹丸散等多种治疗手段,以其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于接受的特点,深受患者信赖。王晓宝的用药风格独树一帜,被形象地称为“繁花似锦”。他诊病治疗,不拘泥于古法,广泛吸收各家之长,用药灵活多变,不受本草经书的限制。在他的手中,验方、单方皆可通用,方剂组合更是千变万化,总能精准地击中病灶,为患者带来希望与康复。
传承中医精髓
培养中医人才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临床诊疗中,王晓宝提出“精准辨证、方证相应”的理论。“像是我擅长的经络时辰诊疗法,是依据天时(季节)、地利(区域)的变化,对应人体目前的疾病状态(阴阳),采取先其时、发作中、疾病后分阶段的调理用药方法。既是既病防变,随证治之的具体应用,又是未病先防,强身健体的灵活变通。”王晓宝对记者说。
不仅如此,王晓宝还十分擅用“对药”。所谓对药,就是在二、三味药组合使用时,有些药物搭配起来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而他创制了许多对药的使用方法。他认为,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以致误。王晓宝对药物的炮制、产地、寒热温凉、相须相畏、相杀相反等十分讲究,在药物的选择搭配、服用方法上也很有研究,临床选方配药灵活多变,例如,入煎剂的药味,他常会注明某药与某药同炒,或者某药与某药一同打烂等,旨在取其性而去其味,或者取其味而存其性等。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因此,他不仅在临床上精益求精,还积极投身于中医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王晓宝在担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中医学教学任务时,对学员讲解传统中医知识、至善堂中医疗法的特色理论和诊疗方法,并在坐诊看病过程中,以现场教学、口传面授的方法,不断提高学员诊疗水平。
在王晓宝看来,参名师,学经典,也是中医的成才之路。“中医的书籍浩如烟海,一辈子也读不完,作为一名中医,一定要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阅读经典书籍是中医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知识层次的重要途径。”王晓宝说,要真正读好经典书籍并非易事,不仅要精,更要沉下心来将书本“吃透、学透”。
“苦心耕耘者,终有收获时。磨砺增才智,勤奋出真知。”这是王晓宝常说的两句话。作为一名中医,未来,王晓宝将继续坚持中西医融合之路,力求用精湛的医术给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名医小档案
王晓宝: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善堂中医疗法第七代传人。
擅长:善于运用至善堂中医疗法治疗内、妇、外、儿之杂症顽疾,尤其对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血液病、肿瘤病、慢阻肺、尿毒症、风湿症、四高症、结石病、结节病、囊肿病、息肉病、月经病、不孕不育症、小儿多动症、皮肤病、颈肩腰腿疼疾病有较深造诣。
坐诊安排: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周三上午)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浮烟山院区门诊(周一上午)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文图
编辑:陈晓芳
一审:陈晓芳 二审:魏慧聪 三审:王维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