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12月10日下午,记者从潍坊火车站南广场片区的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到,该桥引桥和主桥的主体工程均已基本完工,计划于12月13日凌晨对主桥进行转体施工,迎来里程碑式施工节点。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全长1.25千米,主桥设计为120米+120米的预应力矮塔斜拉转体桥,桥面宽34.7米,索塔高42米、重3.4万吨,是我市首座跨铁大吨位超宽矮塔斜拉转体桥,也是目前我国最重单体矮塔斜拉转体桥。
主桥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转体前的准备工作。
两侧引桥主体已经完工
附属配套设施也已基本建成
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工程南侧起点位于仓南街与清平路交叉口北侧,北侧终点位于东风西街与清平路交叉口附近,横跨胶济客专、胶济线四条铁路营运线。其中,在铁路南北两侧的桥梁为引桥,横跨四条铁路营运线的桥梁部分为主桥,主桥是一座预应力矮塔斜拉转体桥。
12月10日下午,气温逼近0℃,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正酣。自仓南街与清平路交叉口向北不远,就是立交桥的南侧“入口”,数百米长的引桥平地而起,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墩身托举桥面,朝上缓缓爬升。桥面上的沥青路面已铺设完成,中间以水泥隔离带分隔,桥面十分开阔,工人正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
南侧引桥沥青路面铺设完毕。
施工人员在进行桥梁转体前的细节施工。
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全长1.25千米,全桥32跨,主桥采用单箱三室布置。其中,引桥标准段桥宽25.5米,跨越铁路段桥宽34.7米。引桥主要跨径采用30米、35米等现浇连续梁,3孔—4孔组成一联,与主桥相连位置设置一联变宽现浇连续梁,线性变宽,全桥共十联。中铁二十一局潍坊市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刘江龙介绍,2022年10月份,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艰苦施工,目前胶济铁路南北两侧非涉铁段的引桥主体结构施工已全部完成,护栏、路灯等附属配套设施也已基本建设完成。
转体桥重达3.4万吨
为国内最重单体矮塔斜拉转体桥
从引桥上向北望去,桥梁以北,火车往来穿梭,等待转体的主桥与铁路线并行而立,身形优美挺拔。站在200多米长的转体桥桥身上,高42米的索塔巍然耸立,以它为中心,两侧各伸出10对主缆,将长长的桥体与索塔有力地连接在一起。
在主桥面下,大型吊车、登高车等机械轰鸣,施工人员正在为桥梁转体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原本用于浇筑支撑的桁架被依次拆除,工人们乘坐登高车对桥梁外立面进行涂装作业,提升美观度和耐久力。
工人们乘坐登高车对桥梁外立面进行涂装作业。
这座主桥是设计为120米+120米的预应力矮塔斜拉转体桥,桥面宽度为34.7米,为“T”形,整座转体桥的重量为3.4万吨,是我国目前最重的单体矮塔斜拉转体桥。目前,这座转体桥主体结构同样已全部建成,呈东西向高高矗立在半空中。
刘江龙介绍,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最大的施工难点在于这四条铁路线目前全部处于营运状态,施工不能影响到铁路线的正常运行,因而只能采用转体桥方式施工,桥梁主体先平行于铁路浇筑成型,再转体70°与两侧引桥对接,最后进行边跨现浇合龙。
根据施工计划,接下来项目部将对转体桥进行10°“试转体”,全面检查牵引系统、转体体系、位控体系、防倾保险体系是否状态良好,检测转动体系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过程一步到位。
12月13日凌晨,主桥将正式进行转体。届时,这座目前呈东西向的转体桥,将在转体球铰“帮助”下,缓缓转体,横跨过四条铁路线,与铁路南北两侧已经建好的引桥合龙。
转体完成后进入收尾阶段
计划明年6月份投用
该工程主桥施工需要横跨四条铁路线,具有转体施工安全风险高、转体时间短,主桥结构复杂、重量大、桥面宽,球铰、索塔、索鞍以及斜拉索施工精度要求高,梁体及索塔线形监控难度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深基坑等诸多施工难点。
主桥即将转体对接位置。
据了解,工程涉及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完成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成为施工的关键难题,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温差应力,影响结构质量。因此,浇筑前先对每一根钢筋进行编号、安装,确保结构的精确与稳固。由于桥体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因此,项目部将全桥分六个节段对称浇筑,共浇筑混凝10800立方米。
刘江龙介绍,10月31日下午,主桥最后一次浇筑开始,时间持续12个小时。11月1日凌晨4时许,转体桥主体全部完工,之后又开始进行桥面以及斜拉索施工。待主桥成功转体后,该项目中难度最大的施工内容将全部结束,进入收尾施工阶段。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目前,我市西南部城区被胶济铁路分割,南北交通不通畅,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阻碍城市发展。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计划明年6月份投用,届时,清平路宝通西街至玄武西街段将全线贯通,真正变成西部城区纵贯南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盘活区域交通网,对于带动城区西部高质量发展,助力更好潍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派融媒体记者:赵春晖 周晓晴/文图
编辑:平小娜
一审:平小娜 二审:魏慧聪 三审:李中伟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