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刘昼《新论·兵术》言:囊土壅水,韩信之权;曳柴扬尘,栾枝之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囊土壅水是韩信的智慧;曳柴扬尘,是栾枝的诡计。”囊土壅水这个成语即由此而来。
囊土壅水,是指古代利用江河水流破敌的一种战术。《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关羽用的大抵就是这个战术。在此之前若干年,大将军韩信在潍坊的潍河(古称潍水),就是利用这一战术击败了楚齐联军,让自大的楚将龙且命丧潍水。这场战役被称作潍水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使楚汉之争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项羽的败局已不可逆转。
明人画韩信像轴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九月,韩信率军东击齐王田广,以完成对楚军的翼侧迂回,支援成皋战场。十月,汉军破齐军,进占齐都临淄。齐王田广败走高密(今潍坊高密市一带),向楚霸王项羽求救。楚汉争霸正酣的项羽自然想扩大自己的阵容,便派大将龙且率大军救援,大军号称20万。十一月,楚齐联军与汉军对峙于潍水两岸。
敌我兵力悬殊,自己又是外线作战,韩信选择了智取。他令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只口袋,装满沙土,堵住了潍水上游的来水。并快速带领一半军队渡河攻击楚齐联军。交战中,韩信假装战败,率军队回撤。汉军这一撤,龙且乐了:“我就知道韩信胆小害怕。”于是,龙且未及多想就率军渡河追击。当龙且率军队趟水过河时,韩信下令挖开了上游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至。此时,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潍河。韩信立即回师反击,楚军大败,龙且阵亡。在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军队,见大势已去,遂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开溜了。韩信追赶败兵直到城阳,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还抓住了齐王田广。
潍水之战古战场遗址
从历史大势来看,龙且的失败也许是历史必然。但从微观层面来看,这里面也不乏龙且不听规劝、轻视韩信、争功心切、指挥不当的失误。
交锋前,有人曾规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汉地,拼死作战,锋芒锐不可当。齐楚两军在本乡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让齐王派他的亲信大臣,去安抚已经沦陷的城邑。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们的王还在,楚军又来援救,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客居两千里之外,齐国城邑的人都纷纷起来反叛他们,他们势必就得不到粮食,这样就可以迫使他们不战而降。”龙且却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的很。而且援救齐国,不战而使韩信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如今战胜他,齐国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给我,为什么不打?”于是决定开战。
韩信想到了“囊土壅水”之计,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龙且没有采纳正确的建议,也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历史的潮流,正是在这一次次看似偶然中,走向了必然。
龙且冢
楚汉之争的历史烟云早已远去,但位于潍坊诸城市相州镇古县村东侧潍河上的韩信坝,和位于潍坊峡山区郑公街道大圈村的龙且冢,还在提醒着人们,楚汉之争正是在这里发生了历史的转折。
留个言再走呗...